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特约通讯员 胡乐彪 记者 魏海政)日前,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祁连山路学校美术教师许敏,正在向前来参观的客人们介绍学校的美术展品。在这里,一个个承载着民族技艺的非遗项目,正纷纷从“纸上名录”落户到自己的“新家”——祁连山路学校非遗博物馆。
近年来,非遗传承越发进入大众视野,而越来越多的学校师生也成了传承的主体。作为新一届“齐鲁名师”培养人选的许敏,深感更有责任和义务做好非遗传承工作。2022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许敏带领自己的名师团队成员把地方文化资源合理、有机地融进教学,组织开展了优秀传统文化课程、非遗传承人实践活动等“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让非遗走进师生的生活。在此基础上,她在校内建起了“非遗博物馆”。
记者看到,该校的“非遗博物馆”共设三个非遗教学展厅,且各具特色。一号展厅以“洛房泥塑”为主题,布满了各种各样的民间泥塑和陶瓷作品;二号展厅以“民间手工编织”为主,摆放着“风筝”“脸谱”等一批非遗项目;三号展厅则以“农民画”“布偶”等学生作品为主,更多呈现学校课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术教学成果。目前,该校已先后开设洛房泥塑、国画、儿童画等多门校本课程,同时为学生量身打造了非遗特色精品课堂。
在实践课堂上,学生通过非遗传承人绝活展示、现场教授和现场体验等内容,集“展、游、赏、学”于一体,不仅可以学习非遗文化和工匠精神,认识各种非遗技艺的工具和工艺品,而且还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非遗作品,让学生们零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此前,以“洛房泥塑”为主的三百余件学生作品,曾被山东省美术馆邀请参展。“通过非遗文化在学校的有效落实,不仅可以让学生传承非遗文化、弘扬中华文明,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和文化品位,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身心健康。”许敏说。今后,许敏还将继续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继续深入推进非遗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