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徐光明)近日,江西省抚州市第二实验学校组织学生到“竞耕园”劳动实践基地拔萝卜,包饺子,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给寒冬添一份温暖。
抚州市第二实验学校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初步形成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的劳动教育育人模式。
为了让学生有丰富的劳动体验,学校在校园西南角开辟了一块名为“竞耕园”的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拥有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爱心农场”。学校制定了专门的劳动实践基地管理办法,每班认领一块“自留地”,组织学生种植各类蔬菜瓜果,孩子们浇水、施肥、除草……亲身体验种植全过程。同时,开展“蔬果义卖”、美食加工等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体会丰收的喜悦,感受属于“小农夫”的幸福。
学校成立劳动与综合实践教研组,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助力教师上好每周1课时的劳动课程。在此基础上,其他各学科教师充分挖掘本学科的隐性劳动教育元素,寻找契机,不断丰富和拓展劳动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劳动最伟大的正确价值观。以“竞耕园”为依托,开展学科融合的主题实践活动,语文老师用好《邂逅节气之美》校园读本,指导学生观察作物生长,写观察日记;数学老师编写《数说“竞秀”》校园读本,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隐藏在“竞耕园”中的数学问题;英语老师引导学生利用收获的蔬菜瓜果制作创意拼盘,并用英语进行解说;美术老师带领学生到基地现场写生等,使教学、活动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形成教育合力,劳动观念如春雨般渗入孩子心田。
学校充分利用“植树节”等节日组织开展植树活动,让每个班在校内认养一棵树,坚持进行校内基本养护。定期举行“变废为宝”创意制作等劳动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学校结合劳动教育设计丰富多彩的研学项目和课程,体验包括金工、木工、陶艺、厨艺、茶艺等劳动项目,参与磨豆腐、打麻糍、雕版印刷等传统工艺制作过程,尝试家用器具的简单修理,学习模型制作、机器人搭建和编程等相关技术,获得初步的职业体验,形成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学生在研学基地中需要进行内务整理,承担个人生活劳动,合作完成团队劳动任务。
学校将劳动教育与课后托管服务相结合,打破班级建制,开设了版画、陶艺、扎染、剪纸、结绳、手工制作等劳育社团,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劳育教室,丰富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为学生搭建多样化劳动场景,使学生在“做中学”“劳中悟”,内化劳动意识,外显劳动习惯,传承古今文明。
学校从“校内的事情积极做、家里的事情主动做、校外的事情热心做”三方面培养学生劳动观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卫生打扫、垃圾分类、校园绿化、环境美化等集体劳动中。校外依托学校及家委会扎实推进以“家校一体,以劳育心”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提倡学生每月学会一项新的劳动本领,在家务劳动中体验生活、锻炼能力、增强责任感,让家庭成为劳动教育的第一站。同时,利用学雷锋活动日、志愿者日、劳动节、重阳节、春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品质。
学校设立“劳动宣传展示月”,分年级开展折衣服、系鞋带、钉纽扣、创意水果拼盘、包饺子等劳动技能竞赛,评选“劳动小达人”,学生在趣味盎然的竞赛活动中收获能力,收获荣誉。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陶艺、剪纸、扎染、伞绘、版画等作品并布置展览,给学生搭建了展示劳动风采的平台。在期末时,结合劳动清单及打卡情况,各班评选出“劳动之星”。学校组织团队对各班“竞耕园”的种植情况进行检查,根据农作物长势、学生劳动参与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出“最美菜园”并加以表彰。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