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课程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一项重要推进策略。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家长对课程认可度不高,对课程实施较为重要的“差异性原则”呈现排斥倾向。所谓“差异性原则”,是指对个体开展有差别的教育,以不同的课程标准与手段因人而教、因人施策,培养出富有个性特征的幼儿。
由于幼儿在遗传发育、成长要素、生长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幼儿个体素质存在差异,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幼儿游戏态度、活动方式、思维发展和学习质量。课程实施的“差异性原则”,正是体现教育公平的内核所在。然而,家长往往出于“自家孩子自家爱”,有意无意地忽视孩子不足的一面,不自觉地放大其优秀的一面,导致他们对幼儿园的课程一律要求以优秀孩子的水准来加以实施。这种望子成龙、拔苗助长、一个标准的粗放式预想和做法,只能损害幼儿的个性,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多年来,江苏省盐城市格林幼儿园在课程实践中,一方面,倡导教师尊重幼儿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注重因人而教、因人施策,在环境创设、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采取不同的策略,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分层实施教学内容,尽可能实现保教方式差异化,努力让每一个幼儿有机会展现自己独特的兴趣和能力,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另一方面,推进家园共育,转变家长的保教成才观,让家长接受课程“差异性原则”。在引导家长方面,我们的策略是:
专业解读课程,科学引导家长的认知。家园之间只有打通良性沟通的渠道,家长才会感受到教师在推动幼儿发展上的专业性,从而更容易形成互信互助的合作关系。除了家委会、家长会之外,家长学校也是指导家长形成正确教育观念的有效载体。在家长学校中,根据幼儿的大致差异组建不同的家长学习共同体,开展相关课程理念学习,特别是引导家长深度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的“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有时,教师单方面的“传递式”指导并不能很快让家长信服并接受,需要教师聚焦每一位家长的个性化需求,主动识别、回应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的困惑和担忧,一对一沟通幼儿在园在家的行为表现,用专业知识帮助家长分析幼儿行为表现下的发展特点。在这种共性、个性相结合的指导服务中,帮助家长认识到,越是年龄小的孩子越是需要多元化、个性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只有“量体裁衣”式的教学方式,才能满足不同幼儿的成长需求。
携手开发课程,耐心倾听家长的声音。制定课程计划并不是教师单方面“闭门造车”,应该积极邀请家长参与其中,家园携手开发、设计课程。教师详细了解家长在不同教学领域对幼儿发展状况的了解程度与培养期待,鼓励家长从自家孩子发展的角度为课程设计出谋划策,教师梳理出有价值的思考和建议,融入课程设计之中,使课程设计真正满足不同幼儿的能力水平和发展需要。必须增强家长对幼儿园课程的了解,将家长从以往课程建设旁观者、配合者的被动角色,转变为课程建设设计者、提供者的主动角色,增进家园彼此之间的理解与合作。比如,我园紧邻繁华的“欧风花街”,在设计“亮眼看盐城”课程时,根据家长的不同建议,最终商定提供三种不同内容的课程方案,一是以游戏为主的“闹花街”,二是以认知为主的“逛花街”,三是以感官体验为主的“品花街”,幼儿根据自身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分阶实施课程,细致引导家长的情感。课程实行阶段性目标管理,每一阶段都达成一定的目标。课程阶段化的优点,就是让幼儿在每个阶段都有进步,以进步来引导家长对幼儿的关爱情感。比如,在新生入园后的两个月就制定课程实施目标,大力开展适应性保教工作,让幼儿逐步适应主要生活场所从家庭到幼儿园的转变。这时,让家长充分感受到幼儿入园近两个月的进步,重点是让家长不拿自家孩子与其他幼儿相比,而是看自家孩子的前后变化。这样家长就会对孩子入园适应全过程进行回顾,从中发现孩子从过去哭闹不肯去幼儿园,回到家后闷闷不乐,或者是烦躁不合群等,变成现在开心地上幼儿园,回家也能讲述在幼儿园的表现。在这种进步中,家长就会发现幼儿园课程实施是有效果的。
常态评价课程,虚心吸纳家长的智慧。在课程实施中,需要不断完善课程评价制度,将家长的评价作为重要权重予以强化。可以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组建家长“评价团”,吸纳不同岗位和专业有浓厚教育热情的家长进园评价课程,并虚心吸纳家长的评价智慧。家长亲力亲为、亲身体验的课程评价,使他们有机会在真实的教育现场,通过真实的教育情境观察到自家孩子与其他幼儿的各自进步,从而自觉主动地接受课程的“差异性原则”。特别是家长通过园所现场评判、家庭常态评价、社会场合即时鼓励等方式对孩子进行评价,为幼儿园提供一手真实的评价信息,对全面精准实施课程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如今,家长已经成为我园课程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同盟军”,他们充分发挥内在潜能,积极投入幼儿园课程设计、实施,并全力以赴发挥出家庭资源的最大效能,实现了教师、幼儿、家长的共同成长。
(作者系江苏省盐城市格林幼儿园园长)
《中国教育报》2023年03月19日第3版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