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首都师范大学和中国教育电视台共同推出2022年“家校共育 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计划邀请20位知名专家,开设10节主题课。开讲以来,前三期已累计吸引2000余万人次线上收看,受到家长欢迎。
首次公开课以“家长要承担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为主题,邀请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与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李文道授课。两位专家着重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孩子成长规律、在家庭教育中找准角色定位履行责任义务,并分享了以下观点:孩子的成长有阶段性、规律性和个体差异性,只有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独特个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父母不能把自己凌驾于孩子之上,要学会听取孩子的意见,家庭事务尽可能多与孩子协商,共同遵守家庭规则;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和人格教育,是通过父母自身榜样的影响和日常生活来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父母要精心设计家庭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家庭教育理念比方法更重要,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是:幸福比成功重要,成人比成才重要。
第二期公开课邀请了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院长刘慧与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李宁,以“家庭建设与父母携手育儿”为主题,为家庭如何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提供了不少宝贵建议。如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父母学会读懂孩子的表达,了解孩子用语言、情绪、行为等方式传递的信息。只有读懂了儿童的表达,才能走进孩子的生命世界;控制情绪最好的教练是父母,父母要学会正视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有情绪,并可以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父母应对孩子进行积极的语言引导,从小培养他们正向积极乐观的思维、表达和态度,将使孩子终身受益。
第三期主题“寓教于生活 成就美好童年”同样受到家长欢迎。这期的授课专家是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孙云晓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原校长、国家督学刘可钦。两位专家围绕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的关系,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他们指出,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良好的家庭关系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影响家庭教育的两大要素;美好的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具有四个特点,一是相亲相爱,二是儿童优先,三是有利于孩子的自立自强,四是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孩子的学业时间与家庭劳动时间并不矛盾,两者是可以达到平衡的;父母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让孩子从感兴趣的力所能及的劳动做起,二是不要求任务繁重但要求持之以恒,只有坚持才能养成好习惯。
据悉,教育部关工委一直将指导和服务家庭教育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今年后续将推出的家庭教育公开课内容仍然会紧扣广大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每周推出一次,在教育部关工委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展播。
《中国教育报》2022年07月31日第4版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