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争的概念
说到战争我们可能都知道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的说法,看过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的网友都知道:战争是人类对抗方式的一种激烈表现形式,是战争双方为实现自己的政治和利益目标进行的高强度竞争。战争从克劳塞维茨的解度理解分为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但是随着战争的形式演化与人类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的战争就个人理解来说,大致应分为战略、战役与战术三个层面。战略是指战的总体预设目标的作战总体思想,战役则是大型战争中的单个战役行为思路,战太则是指应用于小单位下的战场作战方法与理念。
战争包含了装备技术、作战思想、人员素质、作战意志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其中的每一个因素都有可能决定战争的发展和走向。
二.战争的历史演进
人类的战争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政治意识形成以前,早期战争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就已经广泛地存在于人类斗争形式之中。总体上讲,我们的战争发展大致经历了冷兵器时代、热兵器时代、热核兵器时代和信息一体化时代,战争形式的发展总是追随着人类技术进步的发展步伐在不停地演进变化,并且其本身的分层划代演进速度越来越快。战争的节奏也越来越快,战争是不是会最终会因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从人类社会活动中消失,目前还看不出趋势。
随着一次次战争的发生与结束,人类社会也开始专门地对历近现代战争进行了理论研究,并通过许多战争名家发表了许多的军事著作。比如冷兵器时代的《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热兵器时代的《大纵深战役作战理论》、《战争论》、《海权论》;热核兵器时代的《核平衡下的相互威慑论》、《二次核还击理论》,信息一体化战争中的《海空一体战理论》、《超限战》等等。这些著作都是一个时代对战争形式的深刻总结与理解。
三.作战思想:
作战思想是应用于战争中的战略、策略与战术思想。是由参战人员实施的,用于协调多维度各纵深下的武器装备,以使其充分发挥作战效能的战争谋略方法,是实现战争目标的手段。是战争的导向性因素,其正确与否可以直接并完全的影响战局的发展走向,通常情况下的文献都认为是战争三大要素之一
四.战场空间和作战环境:
我之所以把战场空间列为现代战争的组成要素之一,是因为不同的战场空间和战场环境下,相关的作战部队军兵种与作战思想支发生不同的变化,可以产生改变战争性质的影响力,因此个人认为该因素也是战争构成要素之一。战场空间和环境体现的是战争对抗的区域特性,纵深维度范围。是影响参战人员构成与兵器装备种类的一个重要因素,以伊拉克战争与科索活战争为例,两种战场空间下,一个是海空地一体化的打击,一个却是完全的空中打击。这就是空间和作战环境的不同造成的结果。作战环境包括战场环境,和国际地缘政治环境。因为这些环境将会对战争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其与战争本身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
五.信息与通迅能力因素:
战争历来都要求知已知彼,上令下达。这些东西就是现代战争中信息获取与传输以及战场信息控制能力的早期体现。随着人类技术的进步和数字时代的来临,战争体系化对抗实质传变的要求下,现代战争对战场信息的获取与信息数据的传输能力成为了现代战争作战思想能否实施的一个关键影响要素。并由此衍生出的电子战,信息战,网络战等新生战争形态,正在悄然地改变着战争的本来面貌。使战争的维度正因此而不断地扩展,人类战争从早期的鸡毛信、烽火台,到现在的通信卫星,数据传输卫星,侦察卫星。因为信息与通讯,人类把战争的高度搞上了太空,把空间的维度搞到了电磁空间。因此,在这里我认为,信息与通讯能力因素已经成为左右战争战局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是主要因素。
六.投送能力因素:
参加战争就要把兵员,装备投送到战场上,而这些要素到达战场后又需要利用不同的平台把己方火力最终施加到对抗敌方的战斗单元上。通过火力的发扬削弱甚至是消灭对手的火力投送能力。我们讲到投送能力的时候首先要明白,投送力是包括转移运输投送力(也就是对人员和装备的投送力)和火力投送能力两个部分的。转移运输投送力是保障性质的投送要求,而火力投送能力则是作战性质的投送能力。前者是为后者提供服务和保障的,后者则是对前者能力的一种延伸,我之所以把投送力单独地列为战争要素之一,是因为,现代战争条件下,双投送能力的强弱已经完全左右了战争的主被动性,投送能力的强弱,可以转化战的规模与性质。我们以海湾战争为例,美国因为强大的投送能力,其发动的海湾战争对于美国来说只是一场远在他乡的战役行动,而打同一战争的伊拉克却不得不在自己家门口打一场生死存亡的战略性质的战争。这也就很好地体现了投送能力对战争性质的影响。投送能力的强弱也决定战争控制范围的远近,埸远的投送能力,就意味着更大的军事控制范围。
七.后勤保障能力因素:
我们现在知道,打仗就是拼国力,拼国家的再生产能力,拼战场的兵员和技术装备补充能力。拼科技、拼军人素质、拼经济能力。。。。这些东西的背后讲到的都是一种东西——保障。一支强大的军队背后必然是拥有强大的战场后勤保障能力。古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是说明了后勤保障对于战争的重要性。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代战争的高消耗,高战损。武器装备的高杀伤能力,都要求参战双方必须要拥有强大的战争供给,后送和远程投放的保障能力。这一能力将直接决定参战方的战争持续能力,和对战场的控制能力的强弱。对此,抗美援朝、中印战争我们都有过深刻的体会。
八.战争与经济的关联性
讲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我们常想到国防预算和军备投入。而其实战争与经济的关系并不是这么简单,因为国防经济学主要的目标与任务是如何对国防费用的合理开支进行优化分配。而战争经济则是体现的战争活动对经济的影响与冲击;体现战争本身与经济的相互关联和作用。
战争首先是依赖于经济的。打仗得要人,有人就要吃饭,要穿衣,职业军人得需要发工资,提供物质待遇;打仗得要装备,装备天上是不掉的,因此需要研发、采购和维护费用;打仗会有破坏,破坏的东西也是有物质价值的;战争会死人,不管是民众还是士兵,每一个士兵或民众的死亡,都是对他在成长过程中家庭与社会的培养支出的浪费;这都是钱,都与经济相关。因此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强弱会决定该国对战争性质的理解,同时决定战争思想的走向。从另一方面讲战争又可以促进经济的繁荣,拉动战场经济需求;提高战场物资消费,并通过战争带动科技进步,反过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要明白:总体上,因为战争的破坏性质,战争的总体经济效果是逆向的,是对经济整体的削弱。
获益方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战争失败方的总体经济受损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任何一场战争从总体上来说都是强者对弱者的掠夺,这是绝对没有任何可以质疑的。赫斯特在关于战争经济论述中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战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首先,战争给经济带来的繁荣,只是暂时的。其次,战争带来的债务,是一种最可怕和最有害的非生产性债务。而对于强大的对抗方来说,由于战争对己方经济的破坏性小到几乎没有,反而可以通过战争的消耗性需求,剌激与战争相关产业的经济加速运作,进而在己方产生出价值循环的正向收益,因此强国面对弱国进行纷争时,更容易成为战争主动发起者。
九.战争与地缘政治的关系
战争本身的产生与形成,其背后正是受到大国地缘政治搏奕条件所影响,并且无法达成妥协的结果。受其地缘战略重要性质的不同和搏奕大国国力限制。战争的规模与等级会有不同的对等体现。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波刺死斐南迪大公,为什么能牵动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冷战中与新世纪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却都没有引爆新的世界战争?这后面正是大国地缘对抗与大国力量对比的力量平衡因素在发生着作用。一次大战中的萨拉热窝事件,背后站着的正是以德奥为代表的同盟国集团和以法俄不代表的协约国集团的欧洲大国地缘角力的结果,否则这场战争多只是打成个奥匈吞并塞尔维亚,而不会发展成一个由欧洲漫延到全球殖民地的世界战争。双方的争夺之所以会走向战争的全面爆发方向,正是因为双方的实力对比差距不明显,双方均有通过战争达到目标的战略预期。因此战争才会扩大化。回塑历史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再看看现在,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使阿富汗美国化,美国得以完成在中亚地区的长期军事存在,相当于在俄罗斯和中国的传统安全方向打下子一枚楔子,增强了美国对中亚控制能力的同时,完成了对中俄两国的全方位战略挤压。
而美国推动伊拉克战争与利比亚战争,则是全面地挤压中国对中东石资源需求保障的战略生命线,以增强美国对中国的整体控制能力。对叙利亚内战的推动更是为了削弱美国另一强大对手俄罗斯在地中海方向的地缘存在,而发起的策反活动。地缘利益争夺的最近一次代表性展示是发生在乌克兰独立广场的政治争夺战。而目前美国及西方正打算为了确保自己的长期优势国家地位,而发起针对他们最大竞争对手,中俄两国的策反活动。美国最大的战略利益就是消灭所有的潜在的超级霸权力竞争对手。而中俄正是当下美国最大的潜在对手目标。但是为什么现在的这么多次战争却没有引发战争走向更大的规模?其实其原因就在于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竞争对手,原苏联-华约组织或中俄—上合组织之间的力量对比实在有太大的差距,以冷战苏联力量最接近美国的1978年到1980年以例,当时的苏联整体军事能力也只有美国的约70%,而华约组织的军事力量还达不到北约力量的一半,既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先后爆发的朝战与越战,也基本上达到了准世界大战的水平,尤其是朝鲜战争。而后来的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也说明了在两个强大的对抗体系之间,实力越接近超大型战争越易发生的道理。 这一点与局部战争的引爆特点正好是相反的。
十.战争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我们说战争的发生是有其必然性的原因,是从战争对抗双方关系与矛盾累积程度的显现来加以推导的,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其对抗方的作战实力差距与战争意愿、意志的展示程度,也是决定战争最终是否发生的一个基本因素。而其偶然性则是说战争在必要条件下的触发,又需要一个偶然性的引发节点或者事件加以推动,如果这样的一个偶发性事件没有出现,那么战争就还有缓和的机会。一般而言,战争正是在这二者的相互作用下才真正地由幕后走向台前的。
十一.现代战争体现的本质利益
战争是作为对抗双方为迫使对方接受己方主张,而发起的对抗性斗争的最激烈表现形式,;因此战争往往体现的是对抗双方各自的最核心的利益所在,一般来说,战争所体现的本质利益有以下几个方面:国家主权利益、地缘战略利益、国家经济利益、政治意识形利益、资源控制利益和民族生存权利益。以上几个方面都是引发战争冲突的构成要素,现代的战争冲突都是以这几个要因所引发。
十二.什么是信息化战争
通常情况下,文献资料认为:信息化战争是在核威慑条件下,使用信息化的新技术装备进行的常规战争。对于信息化战争的概念我个人的理解还是与军事战争理论纲要所提观念有稍许不同的:首先我认为信息化战争是以战争敌我双方的战场态势进行感知、获取、传输、共享以达成作战任务的过程。其依托信息数据据有高度终端到达能力的数字化作战平台和弹药单元,发挥军事人才的主观战技术能力,通过数字化信息网络架构体系高效协调各子系统和作战单元以发挥装备最大技术能力为手段来完成的这种形式的战争,就叫信息化战争。其本身就包含了信息化核战争的可能。并不与核大战相削离。
其战争有标志是装备信息的交互流通与共享。其核心主导要素是信息技术对打击兵器的调配协调能力。与其他战争上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兵力兵器的分配完全依据时实战场态势信息,进行合理化分配与配属配置,充分提高了作战体系的各子系统与各参战单元的参与效果,同时实现了对敌方态势和战场配置的时实掌握,进而达到对战争形势的最佳控制。在信息化战争的诱导下,为确保信息的感知、获取、传输与共享得以实现,衍生出的电子战和信息战、网络战。都属于信息化战争的组成部份。而不是另外的战争型态。
十三.什么是一体化战争,它与信息战争的关系是什么
通过大量信息化数字化装备的列装,作战平台通过互连互通的信息流联接,一点点使战争平台由分散统筹走向体系整合。一体化战争是部队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信息化战争是一体化战争的早期形式。两者既有重合,又有区别。重合部份在于两种战争都是依靠网络核心进行展开。而信息化的战争主要体现的是现代战争对信息通讯的依赖性。一体化战争则更多地是倾向于各作战子系统的相互倚重与融合。信息化战争是通过信息技术协调战争平台的效能发挥,进而完成作战体系的有效整合。一体化战争则将重点关注各军兵种,各武器平台,各参战单元在战争行动中对敌方的全纵深,多目标的打击联动能力。
一体化战争的几个特征:战场系统一体化,战场控制、理一体化,战场空间一体化,战场目标一体化,作战纵深一体化。
十四.什么是超限战
超限战是由我国军事人员在上世纪末提出的。注重以军事实力现实为依据,认为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使战争走向泛概念化,使战争超出原有的认知界限。走向非军事化与军事化相结合,多方式参与,多模式实施的全域对抗观念。基最主要的核心是集成了以弱抗强作战中,弱方可以调用的完全手段已经超出了军事概念的范畴。因此,我们称之为超限战。从总体上来就,超限战是人民战争思想的延伸和发展,同时也融入了网络战,信息战经融战,与游击战概念。是一种使对抗行为扩大化泛滥化的作战思想。站在弱方解度观察,这无疑是最能发挥自身攻击效能,造成对手最大损失的作战方式。是一超独大军事形势下,维持弱国小国对抗大国强国有效性的新型战争理论,这一战争理论已经在美国的反恐战争部份体现,预计随着后现代技术差距的拉大;这一战争思想将会越来越多的在各局部战争给予体现。
原文作者:听风
城视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转载必究
来源: 城视网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