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以心相交,成其久远”,这或许是“一带一路”倡议从提出,到如今发展为横跨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覆盖全球65%以上国土及人口的全球性发展倡议的“秘钥”所在。十年间,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与全球分享发展成果,用融合消除地域隔阂,为破解世界共同面临的治理难题提供中国方案。
值此“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中国网推出“大道为公,十年致远”系列主题报道,由“一带一路”项目参与者、亲历者,讲述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的感人故事,感受中国的“大国胸襟”。
中国网10月11日(记者 刘佳)乘上由老挝万象出发的列车,2天不到就能抵达中国重庆市。然而,一年前,这还是天方夜谭。2021年12月,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的共同见证下,历时6年的中老铁路正式通车。这条铁路的开通,改变了老挝“陆锁国”的命运,让四面八方的“养分”流经中老铁路,最终造福老挝及周边各国民众。
在列车通行当日,中铁二局驻老项目负责人兰广文仍驻守在老挝沿线,为列车的平稳运行作实时维保、抢险应急的准备。他还清楚地记得,那天,老挝的天特别蓝,就像他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重庆……
2020年3月27日,中老铁路轨道首铺。中铁二局 臧衡 摄
横跨三种地形、途径两大无人区 他们为“拓荒”而来
2018年,春节气氛逐渐浓郁,正是游子归家的时节,身在老家重庆的兰广文却在这时接到上级的工作任命。随后,他一路南下,来到了陌生的邻国老挝。抵达老挝时,正值当地旱季,虽然少了雨季的绵绵阴雨,但高温、大风天气,让一直受中国南方水土滋养的兰广文感到不适。来不及适应,作为驻老项目负责人的兰广文便立即投入到施工现场的勘测与考察之中,看着眼前的图纸、想着计划的工期,兰广文感到一股压力袭来。
“我们负责中老铁路的3个标段制架梁和全线铺轨,全长422公里,北起磨丁,南达万象。”兰广文告诉中国网记者,最令人头疼的是,在横跨山地、平原、丘陵等三种地形之外,他们还须途径两大无人区。“无人区是什么概念?没水、没电、没有任何交通设备,甚至没有信号。”这就意味着,在每次开工前,兰广文及团队需要提前进行地形、地貌的考察,然后根据施工安排进行材料的运输和配置。因为交通不畅,物料进场变得相当困难。等到开工后,“惊心动魄”的考验才真正向兰广文及其团队袭来,其中就包括山洞内的“极限施工”。“老挝北部山区的隧道,大多都非常狭窄,这就导致油烟难出、氧气难进,工友在施工时要克服很大的不适反应,工作受到极大考验。”但更艰巨的作业环境是在雨季,每天至少3次降雨,施工期间泥石流偶发。除此之外,雨季气候也让每个人的身体饱受折磨。“身体会起大片的红疹,非常痒,但是不能挠,因为只要接触到皮肤的其他地方,就会扩散。”
中老铁路友谊隧道作业中。潘龙柱 摄
因为工程庞大、工期紧张,兰广文的队伍中施工人员顶峰时期多达3000人,其中大多为老挝当地人。但文化、语言的不通,造成两国工友交流和理解不畅,这也势必带来认知的不同步。“当地人的性格相对要随性一些,很多人无法适应中国人对工程建设精益求精的态度,工作状态不是很稳定。”说到这儿,兰广文只是漫不经心地笑笑,但在具体管理中,这项工作却花费了他们大量的培训和再教育时间。万不得已时,只能中国工友“打补丁”,加班加点继续赶工。施工期间,兰广文团队日均铺轨量高达2公里,而即便在国内最高也只能达到1.5公里。
中老铁路-磨万项目首榀简支T梁在老挝首都万象成功架设。中铁二局融媒体中心 供图
沿着自己修的铁路回家 见证“陆锁国”变“陆联国”
“万荣火车站马上就要进站了,你看这里也是我们修的铁路。”2023年7月17日,在中老铁路“澜沧号”列车上,兰广文如数家珍般地向家人介绍着中老铁路建设中的点点滴滴。时隔6年,他终于让6岁的儿子看到了爸爸常年在外完成的“作业”。
兰广文携家人乘坐中老铁路“澜沧号”。中铁二局融媒体中心 供图
在老挝驻守的5年,因为交通受限,兰广文每年只能回国探亲一次,其中,还有3年时间,他只能通过视频电话的方式,感受儿子的成长。这次,沿着自己修的铁路回家,兰广文感慨万千:“以后可以常回家看看了,家人也可以没事过来探亲。”
在中老铁路修成前,老挝仅有一段长约3.5公里的米轨铁路连接泰国,这让国土面积中本就8成以上是山地和高原的老挝,被地势隔绝为名副其实的“陆锁国”。2021年12月,中老铁路开通,货运全程最快仅需30小时,运输成本降至原来的40%至50%。中老铁路也因贯穿老挝境内多个省份,覆盖人口200多万,为当地民众在卫生、电力、交通、通信等生活基本服务需求方面,带来了明显改善。
今年,兰广文重回老挝,跟进工程项目。他亲眼看到了当地的变化:“万象比之前热闹很多,人口流动也多了起来,让人感受到了显著的城市活力。”中老铁路将成为沿线各国民众的“幸福路”。
来源:中国网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