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中国是海洋大国。广东是海洋大省,拥有全国最长的大陆海岸线,以及分布在广阔海域上的1963个岛屿。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作出重要指示,要加强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强化港产城整体布局,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全面建设海洋强省。6月召开的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强调,要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在打造海上新广东上取得新突破。
沿着领袖嘱托的蔚蓝坐标,满载勇立潮头的信心荣光,今年以来,广东各地开辟出一条又一条向海图强、依海而兴的“航线”,共同鼓起落实海洋强省战略的“风帆”,为广东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增添“蓝色动力”。
为了深入展现新时代“海上新广东”故事,更好地强信心、稳预期、促发展,10月30日至11月5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广东省委网信办主办、南方新闻网承办的“向海图强看广东”大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联合100多名中央和省市重点网络媒体记者以及相关海洋经济领域专家学者、知名网络达人、自媒体创作者等,分东、西、中三条线路探访调研广东14个沿海城市。南方日报、南方网、南方+、粤学习客户端即日起推出“强信心 稳预期 促发展”系列报道之“向海图强·广东观察”,敬请垂注。
今年6月,江门在台山上川乌猪洲海域正式启动首批重力式网箱下海锚定安装工作,8月,江门造船企业承建的全球最大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四航永兴”号完成交付,近年来江门积极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初结硕果。
江门拥有414.8公里大陆海岸线和4880平方公里的广阔海域,大陆海岸线占全省1/10,海岛数量全省第二,在珠三角7个沿海城市中大陆岸线最长、海岛数量最多、滩涂面积最大。江门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推动海洋强市建设强势破局,在打造“海上新江门”上实现新突破。当前,江门“三线并进”,着力构建“海洋科技+海洋经济+海洋牧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推动海洋经济提质增效,助力江门高质量发展。
江门启动首批重力式网箱下海锚定安装工作,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迈出关键一步。江门日报供图
驶向深蓝!海工重器“江门造”
江门造船历史悠久,造船业规模与技术水平曾盛极一时。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大船型之一“广船”大多产于新会,自1954年江门造船厂建成后,江门成为广东省仅次于广州的第二大造船“重镇”。
虽经历船舶市场周期性低谷,以新会银洲湖区域为核心区的江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仍逆势发展,拥有规上企业13家,2022年实现产值30.56亿元,同比增长82%;2023年1至9月,江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实现产值31.8亿元,实现稳步增长。
2023年8月25日,一个值得记入江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史册的日子。由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下称“航通船业”)承建的全球最大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四航永兴”号完成交付。“四航永兴”号映射的不仅是江门海工装备制造驶向“世界级”的发展,也体现了江门向海图强的决心。
“‘四航永兴’将填补沿海地区缺少大载重浅吃水驳船的空白,能够到达大型驳船不能深入的港口和河口施工工地作业。”中交四航局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惠明说。
全球最大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四航永兴”号由航通船业承建。新会区委宣传部供图
航通船业是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旗下的子公司,近年相继成立船舶制造、装备智造、钢结构、机电工程与BIM等五大创新工作室和智慧机电装备工程中心,至今已承建生产了国内首套潜水无人切割机、首艘遥控抛石船、海上移动打桩平台、深中通道8万吨智能台车和智能混凝土浇筑系统等一系列海工重器。
南洋船舶成立于2005年初,是广东省规模最大的民营船舶制造企业,主要以建造现代节能型“小灵便”散货船为主。近年来,南洋船舶坚持自主研发创新,2022年研发费用6403.87万元。该公司建造的现代化、经济型40500DWT散货船,各项指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成为国际标准船型之一,被国际市场称为“南洋型”船。
“目前我们在手的订单一直持续到2026年,今年预计交付13艘船。” 公司财务总监朱继雷介绍,今年南洋船舶总产值预计近30亿元。
在新会沙堆镇的江门市海星游艇制造有限公司(下称“海星游艇”)厂区的码头上,停泊着两艘100多英尺的超级游艇以及两艘48英尺双体帆船,不日将交付给船东。
“在创业之初,江门市、新会区多个部门为我们在资格认定、出具材料等方面提供了很多的支持。”海星游艇集团董事长冷学华表示。
自2014年起,海星游艇连续7年进入全球超级游艇订单榜前30强、连续4年荣膺中国最佳游艇制造商、3次夺得中国游艇最佳品牌……从江门 “走向”世界用了近10年时间。近年来,海星游艇每年投入研发经费均超销售收入的6%,科技人员占全体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
目前,江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已形成以新会银洲湖区域为核心区的发展格局,其东岸的古井片区有现状建设用地1557亩、新增建设用地514亩,西岸崖门片区有现状建设用地570亩、新增建设用地631亩,发展空间广阔。在广深制造业辐射之下,江门顺水推“船”,正持续加大自主研发设计力度,加深与上下游企业合作,推动造船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江门市将联合中交四航局等世界一流海工装备行业龙头,规划建设海工装备产业园,提升核心部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能力,加快建设广东最大的海工装备制造基地。”江门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唱响渔歌!大力打造“邑海粮仓”
江门是渔业大市,众多优质鱼类在这里繁衍生息。2022年,江门市渔业总产值251.71亿元,全省排名第二,水产品年总产量约85万吨,全省排名第四,水产养殖面积约6万公顷,全省排名第二,是广东不可或缺的“蓝色粮仓”。
上世纪90年代起,大批鳗鱼养殖企业看中江门台山优越的水产条件,纷纷落户于此。台山鳗鱼在2011年已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目前,台山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鳗鱼养殖基地,养殖总面积达5万亩,年产量超5万吨,年产值超60亿元,活鳗、烤鳗等产品远销日本、欧洲、北美等地。
经过多年发展,江门基本形成了沿海海水养殖产业带、西江流域淡水养殖产业带和潭江流域淡水养殖产业带,新会区大鳌镇(养殖南美白对虾)等被录入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培育出“台山蚝”“台山青蟹”“台山鳗鱼”3个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水产品,以及南美白对虾、桂花鱼、台湾泥鳅、泰国笋壳鱼等一大批名优特水产品。全市名优特品种养殖面积近50万亩,约占全市养殖总面积的六成。
台山青蟹 江门日报供图
“2022年至2023年,我们共争取到中央渔业发展补助资金1800多万元,用于支持深远海养殖装备项目建设,撬动社会资本6700多万元。台山市海洋牧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计划投入16亿元的专项债资金,大力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江门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2022年,江门引进了旭逸骅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在台山市上川岛北部海域建成32个重力式深水网箱,主要养殖金鲳鱼,年销售量1500吨,年销售额约4000万元。2023年,江门又引进了江门市广通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在台山川岛海域建设60个重力式深水网箱,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投放泥猛鱼苗90万尾、石斑鱼苗190万尾,综合年收入预计可达1亿元以上。
2023年2月,江门海洋集团成立,布局种苗培育、深海养殖、精深加工、装备制造、融租服务、海上风电“六位一体”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深耕碧海,牧渔未来。
沿着已经成形的沿海海水养殖产业带、西江流域淡水养殖产业带和潭江流域淡水养殖产业带,江门海洋牧场建设有望形成大湾区西翼通江达海的产业辐射格局。
将海洋资源“化大为强”,共同开拓海洋经济发展“新蓝海”,江门将不断向海图强,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蓝色”动能。
总策划:侯小军
总统筹:金强 张纯青
策 划:李琳 袁佩如 朱景
采 写:南方网记者 苏若倩
通讯员:黄绍侦 申红洲 毕松杰
执 行:苏若倩 韩薇 曾文宇 欧文恒 刘玉倩 张涵青
视频策划:韩薇 苏若倩
视频剪辑:张瑞霖
设 计:李江锐 张琪达 杨晨悦 汪婉莹
校 对: 陈学德
来源:南方网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