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白工业园主入口处,一块 “巨石”巍然矗立,见证着一座新城拔地而起;
在布列斯特北站,平均每月超过150趟中欧班列在这里中转,业务越来越繁忙;
在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共和国汉学孔子学院,一座文化沟通之桥,让“中文热”持续升温;
……
从基础设施的“硬联通”、规则标准的“软联通”,到中白人民的“心联通”,共建“一带一路”,正在让中白两国结下深厚友谊。
“白方政府很重视,给予了很多帮助。”
中白工业园作为中白两国的重点合作项目,被誉为“一带一路”上的明珠项目,也是记者此行的第一站。在标志性的“巨石”旁边,写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诉说着中白工业园短短数年从“一张白纸”到“一座新城”。
中白工业园入口处的巨石。人民网记者 王震摄
“作为入园企业,最大的感受就是政策优惠和办事方便。比如免缴进口关税和海关增值税,社保、个税比白俄当地企业低4%,利润税10年免收等。”中联重科白俄子公司制造部经理文玉超告诉记者。
穿行在园区内,记者发现几条主干道分别以“北京大道”“明斯克大道”“友谊路”等命名,也可以感受到中白“全天候”友谊正在不断升温。
“我们要想方设法,让这里填满更多的中国产品。”
布列斯特市与波兰交界,被誉为“通往西欧的门户”。在布列斯特换装站,一排排标有“YUXINOU”(渝新欧)“西安港”字样的集装箱整齐码放,等待换轨、换装进入欧洲市场。
布列斯特北站,堆满了来自中国的货物。人民网记者 王震摄
近年来,中欧班列的运输量不断攀升,来自中国的发货量占70%。“换装站的处理能力也在不断提升。”白俄罗斯铁路公司布列斯特北站第一副站长根纳季・阿扎连科夫介绍,目前场站可容纳近3000个集装箱,日处理量达到1100个集装箱,相当于18个班列的货物量。
采访之余,记者问到白俄人民最喜欢来自中国的什么产品?“华为”“小米”“大疆”……白俄朋友们纷纷用“蹩脚”的中文脱口而出很多中国品牌,现场气氛立刻轻松活跃起来。他们告诉记者,来自中国的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在这里越来越流行。
“中国人拥有非常美的语言、文化和传统。”
阿拉是一位大学老师,同时也是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共和国汉学孔子学院(简称:白大孔院)的一名学生。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来白俄留学,让阿拉萌生了学习中文的想法。
“当我第一次遇见中国的大学生们时,我意识到,我爱中国和中国人民。中国人是一群心怀善意的人。”阿拉对中国的文化和语言很感兴趣。她告诉记者,在自己的课堂上,用中文跟中国学生们交流,让这些学生在异国变得越来越热情、快乐。
阿拉在白大孔院接受记者采访。人民网记者 皇甫万里摄
“我希望孔院能够为白俄罗斯民众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架起更好的桥梁。”刘素玲是白大孔院的中方院长。今年,是她在这里工作的第10年,刚来的时候这里的学生只有几十个人,现在每年的学生已经达到几千人。
学生数量增长的背后,“中文热”正在不断升温。记者了解到,随着中白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不断深化,白俄人民有更多机会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有更多学校开设中文班,同时,学习中文也为他们带来更多机会。
走在明斯克街头,经常会遇到陌生的路人用中文“你好”热情打招呼。可以感受到,从“硬联通”“软联通”到“心联通”,中白友谊正在不断加深。
来源:人民网
编辑:
本文链接:http://m.bx417613.com//showinfo-4-119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