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技专家在尼日利亚:实干耕耘希望的田野
分享到
  • 微信朋友圈
  • 微信好友
  • 微博
  • QQ好友
中国农技专家在尼日利亚:实干耕耘希望的田野
2023-10-14 19:56:41 字号:

王学民(图中)和尼日利亚员工布鲁斯(图左)和 比特鲁斯(图右)在田间劳作。人民网记者 赵艳红摄v6c白溪网 - Www.Bx417613.Com

王学民(图中)和尼日利亚员工布鲁斯(图左)和比特鲁斯(图右)在田间劳作。人民网记者 赵艳红摄v6c白溪网 - Www.Bx417613.Com

8月初的一日清晨,阿布贾,中国援建尼日利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来自博尔诺州的布鲁斯(Bulus)正在观察中国老师王学民如何间苗。v6c白溪网 - Www.Bx417613.Com

突降大雨,大家都没有停止手上的农活。“下雨对种田来说是好事。”王学民笑着告诉人民网记者。v6c白溪网 - Www.Bx417613.Com

尼日尔河与贝努埃河在尼日利亚境内的汇合交融,浇灌了两河沿岸的千里沃土。尼日利亚国旗由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两边为绿色,中间为白色。绿色象征农业,白色象征和平与统一。可见农业之于尼日利亚的重要性。v6c白溪网 - Www.Bx417613.Com

尼日利亚拥有广阔的适宜耕种的土地和良好的自然条件,但是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每年存在大量的粮食缺口。据中国贸促会2020年梳理的情况,尼日利亚每年仍需进口220万吨大米,已连续20年成为食品的净进口国。v6c白溪网 - Www.Bx417613.Com

作为非洲第一人口大国,粮食对尼日利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尼日利亚总统提努布7月13日宣布,尼进入粮食安全紧急状态,并部署措施以应对粮价上涨带来的民生冲击。v6c白溪网 - Www.Bx417613.Com

农业交流和农产品贸易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主要合作内容。新时期,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农业国际合作成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最佳结合点之一。2003年10月,王学民作为中尼“南南合作”农业项目派遣的技术员首次来到尼日利亚,此后在这片土地耕耘了近20年,成为中国对尼日利亚农业援助以及两国农业合作的践行者、见证者。v6c白溪网 - Www.Bx417613.Com

人民网记者刘宁(右一)和王学民、布鲁斯、比特鲁斯走在希望的田野上。人民网记者 赵艳红摄v6c白溪网 - Www.Bx417613.Com

人民网记者刘宁(右一)和王学民、布鲁斯、比特鲁斯走在希望的田野上。人民网记者 赵艳红摄v6c白溪网 - Www.Bx417613.Com

研发新型水稻 增产30%左右v6c白溪网 - Www.Bx417613.Com

2003年,王学民作为中尼“南南合作”农业项目派遣的技术员来到尼日利亚,向当地农民推广使用中国的基本农具,比如打谷机、脱粒机等。“当时尼日利亚农民是把水稻放在地上用棍子敲,”王学民从中国国内引进电动脱粒机,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在当地推广,帮助农民提高脱粒效率5至7倍。v6c白溪网 - Www.Bx417613.Com

2005年,中地海外尼日利亚有限公司受尼日利亚西北部的凯比州邀请,联合“南南合作”在当地的农业专家,组建了农业公司,并于当年试种了600公顷水稻,结果收成只有300吨。正常情况下相应面积土地的收成应该是4000吨。王学民和同事们总结发现,一是蓄水设备老旧;二是杂草严重;三是部分沙性重的高地、低洼积水地方不出苗;四是种子纯度太低,成熟参差不齐。v6c白溪网 - Www.Bx417613.Com

2008年起,王学民和同事们开启了种子研发试验,并与国内先进育种公司的合作。2017年,他们研发出新的水稻品种Gawal R 1。该品种成功通过尼日利亚国家审定并得到大面积推广,它的产量比当地原来的主推品种要增产30%左右,得到农民的喜爱。“我们的种子,还没有成熟就被附近的农民预订光了。”v6c白溪网 - Www.Bx417613.Com

目前这个品种已经在当地推广种植五年多,累计为尼日利亚增产大米超过200万吨,惠及至少20万农户。v6c白溪网 - Www.Bx417613.Com

也正是在2017年,中国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明确了推进农业国际合作的框架思路、合作重点,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农业合作有了顶层设计。v6c白溪网 - Www.Bx417613.Com

尼日利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本土员工对人民网记者说“你好”。人民网记者 赵艳红摄v6c白溪网 - Www.Bx417613.Com

尼日利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本土员工对人民网记者说“你好”。人民网记者 赵艳红摄v6c白溪网 - Www.Bx417613.Com

传授农技知识 梦想成就“非洲粮仓”v6c白溪网 - Www.Bx417613.Com

“看中国专家操作,我才第一次知道,原来施肥是要精准地在根部打孔。”41岁的布鲁斯2015年加入王学民所在的公司,此前,他和乡亲们施肥,都是用手随便抛洒。“对比来看,施肥在根部,减少蒸发,苗长得更壮。”2016年,布鲁斯回到家乡,教乡亲中国的技术,给辣椒秧施肥、防治虫害,成功延长了辣椒秧的育果时间,有户农户原本一季产五公斤辣椒的地块,产量增长到30公斤。v6c白溪网 - Www.Bx417613.Com

布鲁斯还教家人按中国的技术管理水稻,原本产量500公斤的地块增产到1000公斤。v6c白溪网 - Www.Bx417613.Com

8年过去了,乡亲们感谢布鲁斯的帮助,他自己也从普通员工晋升到工长,管理15名尼日利亚本土员工,还把妻子和3个孩子从老家接到了首都阿布贾。v6c白溪网 - Www.Bx417613.Com

布鲁斯是王学民众多学生之一。v6c白溪网 - Www.Bx417613.Com

从2006年起,中地海外绿色农业西非有限公司就跟凯比州合作,每年至少帮该州培训5个技术人员,主要是现场培训,实践为主。v6c白溪网 - Www.Bx417613.Com

尼日利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占地约31公顷,由中国援助,中铁十四局承建,2021年3月开工建设,2022年底移交给尼方后,由绿色农业西非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管理。未来该中心将承担农业技术研发、农业技术培训、农机展示以及农产品加工技术示范等职能。v6c白溪网 - Www.Bx417613.Com

如今身为绿色农业西非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的王学民介绍,目前示范中心共8名中国员工,50名左右尼日利亚员工。2016到2019年,在中国政府、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馆的资助下,该中心一年举办两次针对尼日利亚技术人员的培训,总共培训了400多人次。v6c白溪网 - Www.Bx417613.Com

王学民和同事们在与当地人长期的交往中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为了和当地员工更好的融合,他不光带领中国员工努力学习当地语言,还在工作中穿插唱歌、跳舞等文艺活动,调动当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v6c白溪网 - Www.Bx417613.Com

“就是为了帮助当地人种好水稻,养活自己!”回望当时踏上这片热土的初心,王学成梦想着尼日利亚变成“非洲粮仓”!v6c白溪网 - Www.Bx417613.Com

十年来,中国始终秉承共同发展理念,持续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农业基础设施、农资、技术、粮食等援助,帮助沿线国家逐步实现农业独立自主发展。尼日利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和王学民在当地耕耘的故事,成为两国农业合作的缩影,为中非扎实推进务实合作再添新注脚。v6c白溪网 - Www.Bx417613.Com

(责编:于洋、杨牧)

来源:人民网

编辑: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