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业内沸沸扬扬的“一剧两星”终于尘埃落定。15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传达电视剧播出新政:2015年1月起,实行“一剧两星”,即一部电视剧最多只能同时在两家上星频道播出的政策,这也意味着实行10年的“4+X”政策将退出电视剧舞台。
业内预计,此举或对卫视的排位、电视剧的运营模式、对演员的片酬乃至对电视剧行业会带来一系列连锁效应,行业“洗牌”在即。
告别“4+X”迎“一剧两星”时代
新政策的出台被认为是为改变电视剧的生存问题。早前,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曾表示,卫视黄金档一年播出的电视剧总集数应为25000—30000集,但目前还有不少库存未能得到释放。李京盛分析,如果能够改变卫视黄金时段的播出形态,就能给生产提供出口。
自2004年起,国内电视剧市场开始实行“4+X”的播出模式,即一部电视剧最多在4家上星卫视和几家地面频道同时播出,通过合力购买分销成本。而“一剧两星”后购剧成本起码要增加一倍,业内认为,成本压力的增大会成为该项政策推行的最大掣肘。
事实上,自广电总局2012年底下发“限娱令”后,包括湖南、浙江、江苏在内一线卫视已纷纷加大定制或者购买独播剧的力度。因此,对购剧预算优渥的一线卫视而言,对稀缺剧目的掌控力更强。浙江卫视总编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即将播出的《步步惊情》就是全国独播,新政的出台对他们影响并不大。
影响最大的是二三线卫视,从“4+X”变成“一剧两星”,意味着他们要用以前独播剧的价格,才能买到首轮剧。业内认为,面对这样的压力,二三线卫视或将经历一个阵痛的过程——选择二轮剧,或者把很多年前购买未播的电视剧拿出来播出。
“有危就有机。”小马奔腾电视剧总经理李立功认为,“一剧两星”政策对电视台打造自己的品牌或将有一定帮助。“新政出台后,二三线卫视可以进行差异化竞争,打造自己的特色,这对品牌也是一个较好的传播。”
电视剧行业引发连锁效应,靠明星支撑的非理性行为或有所减少
“从数量上看,中国内地电视剧生产整体呈现供大于求,但真正优秀的电视剧供不应求。”前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副总编辑李红山认为,“一剧两星”或可以刺激疲软的国产电视剧创作,让实力显得更加重要——尤其是对编剧、演员素质的掌控,“这些往往是中小型的制作公司不具备优势的方面,所以大的制作公司的优势会更加显现出来。”
“大公司可能会推出更多的精品去抢占市场,而一些中小制作公司会在洗牌中渐渐萎缩甚至倒闭。”李红山认为,总的来说,好的剧本和团队会变成稀缺资源。
业内认为,“一剧两星”带来的是一系列连锁效应,其中演员片酬也将受到波及。目前,演员片酬过高,已经成为电视剧行业普遍的问题。
“现在一部电视剧,演员片酬动辄就要占到百分之七八十的比重。虽然这是市场调节,但是为了把剧卖出去收回成本,制作方压缩成本的空间很有可能就在演员片酬方面。”导演刘江认为,新政的出台或让电视剧靠明星支撑的非理性行为会有所减少。“以后,所谓的大制作电视剧将会逐渐回归到制作本身,而并非前几年所宣扬的请了哪些一线明星、一共投了多少钱。”
而另一个连锁效应将是卫视自制剧的大量上马——与其花如此多的资金去购买电视剧,不如投资制作去获取更多收益。事实上,电视台捆绑制作公司自制电视剧播出,在美国、韩国早已形成格局。业内认为,尽管推出自制剧并不容易,但是投资电视剧的制作,将成为今后的趋势之一。
观众应是“最大赢家”
离新政的正式实施尚有一段时间,也有一些业内人士对“两剧一星”持保留态度:不论是“4+x”还是即将实行的“一剧两星”,或者是理想状态中的“独播”,对电视剧制播行业而言,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种频繁的政策更替对电视行业的发展是好是坏尚难判断。
李红山则认为,“一剧两星”这一硬性的规定出台,是基于复杂背景的。“但是需要记住,电视剧行业是遵从商业导向的,应该是市场化的,从制度上进行硬性规定未必科学。”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朱菁认为,电视剧应该是一个靠市场来调节的产业,“一剧两星”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还很难说。“各大卫视对优秀影视剧作品的集中选择是正常的趋利现象,对电视剧市场的调控不应该凭借简单的、一时的动作。”朱菁说,避免电视资源的浪费,或应该试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改良频道设置、限制恶性竞争等。
尽管对“一剧两星”将对行业产生的影响评断不一,但大多数业内人士认同,对于电视观众而言,可以使当下电视剧荧屏“千台一剧”的情况有所改观,可以让观众有更多的选择。
“观众每天打开电视,最多可以有30部电视剧可以选择看,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电视台和电视剧。至少,不会再出现几家电视台都在放同样的电视剧浪费资源了。”朱菁说。(段菁菁 张舒)
来源: 新华网
编辑: